二五六 教做人-《大明金主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大明开国之初,尤其重视官学,将学校修到了每个州县。甚至连云贵、交趾都没有放弃——虽然后来交趾叛乱独立了。从对教育的重视而言,大明是绝对不愧于前朝历代的。

    随着国势日益强盛,百姓日益富足,私学再次兴起。私塾只是小儿科,私家书院更是遍地开花。各自传播自家学说,颇有些先秦遗风。因为书院的创始者本身不是单纯的学者,多有官员身份,所以书院从创建之初,就有了议政的基因。

    张居正去年提出十八字执政纲领,其中排在第一位的就是“省议论”。具体如何省呢?就是在万历七年正月展开的“毁书院。禁讲学”运动。

    如今距离省议论运动还有十年,书院仍旧散发着高端大气的金色光晕。

    虽然唐行的经济书院也挂着书院的名号,但是因为没有宗师大儒撑门面,所以只能算是一座大点的私塾。

    升湖书院可大为不同。首先,它建在郡城,这就要比唐行高出许多。其次,升湖书院的山长陈实是个举人,绝非生员挑大梁的私塾可比。

    最后,也是最重要的一点:升湖书院的吉祥物可是徐阶啊!

    有这么一块金子招牌在,这座书院妥妥逃不掉江南王学重镇的地位。

    如果说经济书院是职业学校。那么升湖书院可就堪比国子监了。

    当然,就算升湖书院在高等教育上几乎碰到了国子监的天花板,却一样有附小、附中。

    诚如当日张元忭带张汝霖来松江的初衷:接受更多名师大儒的启蒙。其他人也有同样想法。尤其是孙鑛、刘瑊等人,年纪与张元忭相类。膝下也有幼子待教,自然要带来松江长长见识。

    见识终究不是天天可长的,关键还是要夯实基础。所以升湖学院的附小就主教这些儿童,授业老师起码都是学识受到认可的举人、进士。如徐阶、陆树声这样的大宗师,偶尔也会给小朋友们讲讲概念,种下种子。

    至于生员。除非是名声在外,可以担当助教。否则只能在附中当学生,乖乖受教的份。至于大学部分,则是徐阶等宿老,对张元忭、孙鑛等后进优秀学子进行授课、讲学。

    这种规格,就算国子监都未必能做到。唔,陆树声本人就曾是南京国子监祭酒。

    徐元佐知道张汝霖那些少年基础扎实,天资又好,可以说从幼教开始就领先寻常孩童一步。加上自幼营养好,身心发育也要比寒家少年强许多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