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百一十四章:封堵河口-《天命水浒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“什么?是天王回归,祈求上天显灵,封堵了黄河决口!。”

    “当然是真的,我亲所眼见啊。”

    “啥?天王施展神迹,一口气堵住了黄河缺口,还亲自在大堤加固!”

    “当然是真的,我亲耳听到呢。”

    “真的吗?天王一滴血引出三条蛟龙,不但亲手杀之,还将它们的尸体封堵黄河缺口?”

    “当然是真的,大家都这么说。”

    ......

    “天王回归,真是太好了,一切都会好起来。”

    濮阳城内忙碌着救灾的刘慧娘瘦了一圈,本来单薄的身体更似一阵风就能吹走了。听闻大水退去,天王回归的消息,不禁向看滑县方向,露出开心的笑容。

    “刘参军,你最近没日没夜收治灾民,再这样下去怕很难顶住。不如先放放手头事务,去滑县看看天王,询问他有何指示?”

    背嵬军刘唐小心翼翼的建议道。这位天王身边首席机要秘书官,军中参议,几次幕后指挥,巧设计谋,把童贯等人打的狼狈不堪,让刘唐、雷横、狄云三人佩服不已。救灾开始后,刘慧娘同样巾帼不让须眉,安排细致,让他们这几个男儿都有些汗颜。

    所以才提议让她去天王那儿转转,其实相当于放松啦。因为在天王身边,似乎任何难题都能轻易破解,而且身体恢复的特别快。

    “不了,天王甘冒风险上堤,我去了也帮不上忙,不如在这里尽快恢复民生,帮助大家重返家园,才是正理。”

    刘慧娘摇了摇头拒绝。她觉得自己还能坚持住。

    刘唐见状也不敢再劝,只是吩咐军兵多注意保护刘参军安全。

    刘慧娘每走到一处,便有百姓热情的打招呼。

    “刘参军来啦。”

    “您又瘦啦,可得注意身体啊。”

    “真是善良的观音菩萨。”

    刘慧娘面对众人的问候,微笑颔首。她天资聪慧,用了半年时间就把半山神尼的学问都学会,但真正用于实践才发现,这可能需要自己用一生去琢磨才能参透。

    “入世也是修行啊。”

    ..........

    东京,汴梁城。

    黄河水早已退去,但满朝文武却并不开心。

    因为河水冲毁了开封周边诸县的秋粮。不说颗粒无收吧,也差不多是半袋粮没有。

    更严重的是,没人去组织救灾,也没有人去组织复耕种植冬小麦。

    梁山兵马屯驻于兰考,距离东京开封只有一日路程,骑兵半天可到。这种情况下,谁敢主动请命去组织复耕?

    汴梁城内自己吃的粮食都短缺,救济灾民需要口粮,复耕需要种子,哪儿来?好不容易种下,梁山兵马再一来,不都是他们的了么?

    “听闻那晁盖于黄河决口处装神弄鬼,封堵了缺口。世人皆知,那三条蛟龙是太子殿下所斩,却被那晁盖捡了个便宜,实在可恨!”

    太子赵桓的老丈人,武康军节度使朱伯材跳出来为太子鸣不平道。

    “还有林国师。”

    徽宗纠正道。

    “是,是,陛下说的对。我等意思是,此刻情况危急,梁山没有礼义廉耻,且穷凶极恶。臣恳请陛下西狩成都,由太子监国。”

    朱伯材再提迁都之议。

    这次不但大臣们没人立刻反对,连徽宗都在琢磨此时的可行性了。

    “不可!”

    这次反对的不是别人,恰恰是太子。

    你们都跑了,让我留在这儿监国,这是嫌我命大吗?还岳父呢,出的什么馊主意!

    “父皇春秋鼎盛,孩儿懵懂无知,仍想日日在父皇膝下尽孝,接受教诲,不忍分离,父皇你要看到我的真心啊。”

    说着说着还哭起来了。那叫一个伤心欲绝,闻者落泪。

    连徽宗都觉得把赵桓一个人丢在这儿不地道,于是干咳了两下,表示汴梁监国之事再议,说说哪儿有地方可去吧。

    这时候只能老太师蔡京出面了。

    迁都之议,无论最后成与不成,都会在史书上留下骂名,好好的迁什么都?

    纵然蔡京一百二十个不愿意,但为了满朝朱紫们的身家性命,这东京汴梁也是不敢待了。必须再找个安全之地作威作福。这是大家的期望,也是他作为文臣之首责无旁贷的义务。

    “启禀陛下。梁山贼寇闹大之后,各地也有一些乱贼趁虚而起。其中尤以河北西路田虎,淮南道王庆、江南方腊三股为甚。因方腊之乱,江南金陵不能去。因王庆作乱,襄阳不能去。如今唯有西京、成都两个选择。成都过于偏远,不如西京稳妥,况且我军主力便是西军,因此老臣建议陛下前往长安西狩。”

    徽宗听完蔡京讲述顿时一惊,他以前以为只有近在咫尺的梁山一处反贼,想不到偌大的大宋江山已经烽烟四起。

    “这西京可守么?”

    徽宗担忧道。

    “陛下放心,我有大将刘延庆,有万夫不当之勇,定可守护西京,护我大宋!”

    童贯出列,高声说道。


    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