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39章齐人之谋(求订阅)-《始皇帝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  赵政打开书信,仔细翻阅起来,神情在变化。

      在上面写着分封制与郡县制的争论。

      准确来,是分封制与郡国制的争论。

      在下主要是两种思想,一种是法家的主张郡县制,而且是全面郡县制,所有的地方县令,郡守等等,各级官员皆是秦王亲自任命,也可亲自罢免,属于没有中间商赚差价,君王的权力无限大。

      一种就是儒家主张复古,主张分封制,可事实上却是郡国制,就是郡县制和封国制混合在一起。

      哪怕最为愚蠢的儒生,也不会傻傻的,全面废除郡县制,实现分封制。秦王只是占据关中,其他土地册封给功臣,公子等人。

      很多儒生只会,秦王要吃肉,功臣们也要喝汤。

      秦王占据膏沃之地,其他功臣也要占据一些偏远地区的食邑。

      在韩赵魏,距离秦国较近,直接郡县制,直接管辖,是不给于分封;只有在楚国,齐国,燕国等偏远地区,才实现分封制。而且在这三个国家当中,一些想要的关卡,一些富裕的城池还是秦国直接管辖。

      诸侯国不能太大,太大了要进行拆分,这样可以减少对中央的威胁。

      在书信当中,直接出分封制的优点,又是出分封制的缺点,还有防备策略。

      按照里面的规划,推恩令都是可以免了,不用使用了。

      只因最强大的诸侯国,也人口不到五十万,军队也就三万多人,对于中央的威胁很低。

      “齐人还是厉害的,制定出近乎完美的治国策略,地方的诸侯可拉拢制约贵族,中央可节省成本。若是执行下去,可避免二世而亡。不过缺点是,最多维持百年,中央和地方必然有一战!”

      赵政微微皱眉,在感到满意的时刻,还是看到潜在的风险。

      郡国制白了,就是缝合怪。

      就是西周的分封制和秦国的郡县制柔和在一起,走中间路线,颇为符合儒家的中庸,属于折中方案。

      儒家最为痛心疾首的,就是周公的礼乐在春秋时代走向崩溃,到了战国时代彻底崩溃。

      孔子一生都在恢复周礼而努力,虽然失败了,可还是总结出一些经验教训的,那就是中央集权。

      秦国的旧地,还有韩赵魏等,都只能实现郡县制。

      若是有人想要在这里实现分封制,孔子的徒子徒孙们立刻开喷反对,这些是子的京畿之地,是子的基本盘。

      这些地方若是册封给诸侯,会出现“礼乐征伐皆是出自诸侯”,礼乐大乱。

      可在偏远之地,却是要实行分封制。

      这样有两个好处,一个是儒家本质是宗族,分封制下,宗族势力可较好的保存,一方面分封制也的确可维护君王的统治。

      这样的缝合怪无法长久,遇到某个强势的君王,可能直接瓦解;或是遇到某个强大的诸侯,直接从地方起兵,夺取中央政权。

      “罢了,想那么多远干什么……现在还未统一下,还未灭六国,就是想着这些,也太远了!就好似两个兄弟,看到上的大雁,开始讨论如何是清蒸大雁,还是红烧大雁,还是一半清蒸一半红烧。而在讨论的时刻吗,大雁早就飞走了!”

      赵政深吸一口气,书信重点标记之后,存放起来。

      又是看着五德始终,心中在犹豫着,难道秦国真的要改变信仰,从信仰白帝变为信仰黑帝吗?

      从尚白,变为尚黑!

    


    


    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