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在高额利息之下,很多民众喘不过气来。 不说还债了,就是每年的利息都是巨大的负担。 可在秦王政的法令下,首先迁移了一些大的世家,前往巴蜀之地,或是南阳之地,在离去前,只能带着少量的资产,至于家中的不动产,大量的耕地,房屋,山岭等,尽数归于秦国。 还有大量的动产,也是归于秦国。 很多世家进行强制迁移,对其进行连根拔起。 看着这一幕,很多世家权贵瑟瑟发抖。 杀虎惊猴。 接着,秦王政宣布废除再债务,在闹市的中心地区,直接焚烧了大量的债券。 很多地区的债务,尽数归于零。 很多世家,也是选择了配合。 很多民众在欢呼着,背负在身上的几代债务,尽数清空了。 他们终于从负资产的状态,变为零资产,压在身上的大山被搬走了一半。 第二,开始在赵国,打土豪,分田地。 秦国是入侵者,不需要顾忌其他,可以大刀阔斧的进行改革。 随着连续的战争,赵国也是呈现着人多地少的局面,可以开始土地改革。 在赵政的命令下,赵国开始分田,按人头分地。 只要是大活人,不论是嗷嗷待哺的婴儿,还是白发苍苍的老人,皆是时给予分田,女丁十五亩亩耕地,男丁二十亩耕地,一户七口人至少可分下一百亩耕地。 多数地区的民众,皆是得到了分田。 当然了,因为地域的不均衡,人口疏密程度的不同。 在人口稀疏的地方可能一户百亩,甚至是超出很多;可在人口密集的地区,却是一户少于百亩。 迁移人口,减少人口密度。 当然,若是不愿意迁移,缺少的不给于补偿。 开始军功受爵,给有功将士进行分封食邑。 给赵国民众分下耕地,暂时过上好日子。 可过上一段时间后,世家豪强的掠夺下,很多底层的民众会再次失去土地,穷的变得更穷,富的变得更加富裕,出现富者田连陌。贫者无立锥之地。 于是,又是有了军功分封制。 一些赵国的民众,册封给秦卒。 最低的公士,仅仅是有三户食邑;最高的五大夫,也只是三百户食邑。 食邑的规模不大,可却是两万多的有功将士。 这些将士开始扎根在本地,与当地的民众融合在一起,逐步的化为一体。 这些食邑主,算是中间商。 这些食邑主,想着食邑内的民众征税赋税,一半留给自己,一半上交府库。 过去的时刻,一户赵国民众,家中有七口人,大约是一百三十亩地,每年需要上交二十六石粟米,还有口赋,算赋,杂赋等,大约是一千五百钱。 过去的时刻,需要秦吏进行征收,然后上交给国库。 可到了现在,却是食邑主进行征收,其中一半截留下来,成为自己的收入,一半上交给国库。 这是征税义务。 在战争的时刻,也要从食邑当中抽取男丁,到了前方去打仗。 随着承诺的兑现,很多底层的秦人士卒在欢呼着,在高兴着。 三户食邑,虽然少了一点,可也是人上人,也是成为压迫对象。 随着食邑制度的进行,很多的公士阶层也实现了阶级跨越。 在过去的时刻,公士有只是中农,可现在一跃成为小地主阶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