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26章考试(1/2)-《始皇帝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  这个情况不好,很不好!

      这次考试,就是选拔一些继基层的官员,很多的学生毕业后,会成为亭长,里长。

      亭长,相当于镇长;

      里长,相当于村长。

      至于最为底层的街道级,直接省略了。

      在这里,很多人有一种错觉,县令不值钱,县令只是七品芝麻官。

      可事实上,县令权力很大。

      抄家的县令,展现其权力之大。

      至于亭长,里长等,这类镇长,村长等似乎官职很低,可权力依旧很大。

      后世很多村长努力一把,贪墨几十万,几百万问题不大;若是到了镇长级别,贪墨在几百万在情理当中,贪墨在几千万也不算什么。

      只有到了上亿,这才算是新闻。

      故而,刘邦作为亭长,只是简单的吃饭不给钱,占一点小便宜,这真的不算什么大事情,反而是极小的小事情,算是清正廉洁的典范。

      这些里正,会在村里面收税;

      那些亭长,在收税的同时,也会掌控部分治安权。

      他们的存在,会加强赵国对地方的控制。

      此外,为了普及义务教育,加强对六国的文化侵略,文化洗脑等,也必须要提升教师的数量;为了增加人口数量,减少因为疾病死亡的人口,也要增加医生的数量。

      在这次考试当中,考试合格的学生会成为秦吏、教师、医生等。

      当然了,在具体的执行当中,会有变化。

      比如,赵国的某个村,直接配备一个里面,一个医生,一个老师等,根本做不到。

      秦国也没有那么多的人才。

      只能是,这个学生到了赵国某个村的时刻,既当着里正,还当着医生,为村民治病;还要当着老师,教授学生的基本文化。

      随着秦国大一统,人才缺口会越来越多,若是没有足够的人才,无法对地方实现有效的管理,所谓的大一统意义不大。

      在灭亡赵国后,秦国固然有些疲惫,财政匮乏,可继续灭亡韩国,魏国,甚至是灭亡楚国,可还是停下了脚步。

      就是因为,赵政看到了秦国的虚弱无力,对于赵国统治的真空,空洞。

    
  加强对人才的培养,培养大量的后续人才,这才是稳定根基所在。

      接下来几年,秦国会一方面休养生息,恢复秦国的民力,恢复底层的生活;一方面会加大义务教育,大约是百分之四十的财政,用来发展义务教育,用来培养后续人才的培养。

      可即便是如此,也依旧是不容乐观。

      培养的人才,也是极端有限。

      在秦王政的计划当中,未来培养的人才,能加强对韩赵魏的统治,能在这些区域,建立相对稳固的统治;在齐楚燕,在分封制的基础上,形成相对稳定的统治,就算是不错了。

      此刻,对于秦王政的心思,张良不知道,而是沉浸在考试当中。

      上面的文字,为秦文。

      张良为韩国人,可也是精通秦文。

      天下有七个国家,有七国文字,似乎会造成交流不变。

      可事实上,难度并不大。

      七国的文字,皆是来自周文。

      七国的文字,相似度很高,韩国的文字与秦国的文字相似度很高,只是在笔画变化上有些区别而已。

      张良只是学习一个月,就能完美的书写秦文。

      至于考题,相对简单。

      第一个题目问道,大秦当代的君王名叫什么?

      张良提笔写到,秦王政。

      第二道题目,秦国国祚几何?

      张良写到,五百三十三年。

      第三道题目,秦国一共有多少君王,君王是是谁?

      张良写到,秦国有三十一代君王,第一代君王为秦非子,接着为秦侯,秦公伯,秦仲,秦庄公,秦襄公,秦文公,秦静公,秦宪公,秦出子,秦武公,秦德公,秦宣公,秦成公,秦穆公,秦康公,秦共公……

      第三道题:秦国有多少郡,分别是什么?

      张良写到,秦有二十个郡,分别为内吏郡、上郡、巴郡、蜀郡……

      一个很问题,不断书写着。
    第(2/3)页